精准扶贫:鸡笼镇双溪村•村里来了个扶贫队
| 招商动态 |2016-05-31
衡南广电网消息(衡南新闻):鸡笼镇双溪村是我县的一个贫困村,2014年以前,这里没有特色经济产业,没有养殖和种植专业大户,没有村办集体企业,产业开发几乎为零,村民的收入少之又少。然而,现在村里的老百姓可乐开了花,因为村里来了个扶贫队,要带领他们脱贫致富。
眼前这个被群山环绕的小山村,就是衡南县最偏远的乡村之一——鸡笼镇双溪村,村里有国家标准贫困户94户284人。
2014年4月20日,陈巧明、唐国平、谢细林,三名来自市县烟草部门的干部,为了帮助双溪村脱贫致富这个共同的目标走在了一起,成为长驻双溪村的扶贫工作队队员。
扶贫队来到双溪村后,经过走访调查,了解到该村粗放的传统农业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。他们认为,要让双溪农民脱贫致富,就必须引导他们因地制宜发展养殖、种植等特色产业,让贫苦户自己摘掉“穷帽子”。
为此,扶贫队召集全体村干部开了个大会。
得到村干部的认同后,扶贫队员们对所有贫困户进行逐家走访,全面摸底,针对其家庭状况和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,做到“一家一张帮扶卡、一个脱贫计划、一套帮扶措施”。
贫困户张利军的父亲患糖尿病瘫痪在床,生活不能自理,为了能照顾父亲,在外打工的他毅然回到家乡务农。然而,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只能管父子俩温饱,失去打工收入的张家变得更加贫困。扶贫队了解情况后,马上上门与张利军沟通,得知他曾有养殖经验,便决定帮助他发展养鸭。两个月前,扶贫队为张利军送来了250只鸭苗。
扶贫队隔三差五就要来关心鸭子的养殖情况,了解张利军还有哪些需求。现在,250只鸭子养的肥肥胖胖,还有两个月就能对外销售了,在市场上能卖到六七十元一只。
双溪村山多田少,自然资源匮乏,光靠提供家庭式种养殖技术,还远远不够带动产业发展。扶贫队的第二个计划,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业项目,带动村民就业。
去年3月份,扶贫队联合镇扶贫办和村部,积极在外招商引资,牵线搭桥,成功引进了一个黑山羊养殖基地。
目前,黑山羊养殖基地有羊300余头,还承包了一个鱼塘,全部采取原生态养殖模式,发展循环经济,利润十分可观,谢培友很快就有了下一步打算。
双溪村水利设施老化,水塘水渠年久失修,导致抗洪涝灾害能力差,老百姓种粮积极性不高。
扶贫队了解情况后,立即向局里相关部门汇报,局班子很快同意出资帮助村里兴修水利。去年,市烟草局出资280万元修建了一条 3700米的水渠,解决了近千亩农田的抗旱抗涝能力。
随后,市烟草局又投入200余万元修建了3条机耕道、2条水渠,现在村里的水利条件好了,老百姓的种粮积极性也高了,镇扶贫办因地制宜带动村民大面积种植再生稻。
一年多来,扶贫队共向上争取资金700万元为双溪村修路、绿化、建新村部,村里基础设施大变样。考虑到双溪村目前还没有村办企业,扶贫队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发展村集体经济,让村民们自己当老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