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 | 常宁市委书记刘达祥:开放创新,植优补短 奋力跻身全省经济十强
| 招商动态 |2016-11-29
▲中共常宁市委书记 刘达祥
常宁市已进入全省经济20强,综合实力排16位。立足于这一实际,我们将以省党代会精神为指引,坚持开放创新,植优补短,奋力跻身全省经济十强。具体突出五个方面:
一是突出产业主导。着力补齐工业、旅游和城市三大产业短板。补工业短板,充分发挥铜铅锌等资源优势,加快转型升级,打造有色循环经济千亿级园区。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,建立产业园和物流园,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。补旅游短板,构建以“中国印山”庙前景区为龙头,南部发展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、西岭景区和塔山景区的自然生态文化游;北部发展水口山工人运动红色文化游、铅锌矿冶遗址历史文化游、现代冶炼循环工业科技游;东部发展无渣生姜、常宁茶油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旅游,打造全国全域旅游知名县市。补城市短板,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,不断完善城市功能,打造舒适宜居、商业繁荣、充满活力的城市。
二是突出工业主打。以衡阳工业史上单笔投资最大的五矿金铜项目投产为契机,利用水口山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平台,争取金铜项目二期落地和株冶搬迁项目落户,把水口山经开区打造成国家级经开区、千亿园区、“中国铜都”、铜铅锌综合基地。发挥人力大市、资源大市和湘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桥头堡的优势,对接“一带一部”区域定位,加大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力度,引进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,增强发展后劲。夯实资金、土地、电力、人才等要素保障基础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,简除烦疴,提升效能,优化发展环境;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,继续争取中央专项建设基金,为工业和项目输送新鲜血液。
三是突出统筹城乡。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财富,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、湘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,营造山清水秀生态环境。打造中国特色湖南特点“记住乡愁”的宜居城市,加快常宁大道、南三环等提质改造。在西一环南段、东一环南段竣工通车基础上,确保城市一环年内高标准建成。强化城乡管理,打造村庄美、产业兴、农民富、村风正、可持续的秀美新农村。发展便捷交通,争取兴永郴赣铁路、华常高速等过境常宁。
四是突出普惠民生。夯实精准扶贫,主攻塔山瑶族乡脱贫攻坚主战场,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扶贫脱贫工作。加快异地扶贫搬迁、“四跟四走”产业扶贫、金融扶贫等,确保2018年常宁贫困人口整体脱贫。夯实底线工作,全面推进环境保护、安全生产、综治维稳、金融安全等工作,确保常宁大局平安稳定。夯实民生保障,推进文化繁荣;促进就业创业、持续增加居民收入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
五是突出抓实党建。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建设,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,认真落实“三会一课”等制度,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和效果。把握正确用人导向,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。狠抓作风建设,深入开展“三严三实”“两学一做”,实现干部作风持续好转。
